在东汉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之乱”爆发,导致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同归于尽。这个事件令人深思,因为根据《后汉书》记载,“十常侍”临终时对当时的皇帝汉少帝刘辩说了这样一句话:“臣等殄灭大圣策略,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符合我们对专权宦官的常见看法,好像他们是大汉的忠臣,丝毫不想给国家带来灾难。然而,我们也知道,临死之人往往会说些善意的话,“十常侍”临终时的这一番话,并非没有道理。接下来,我将从历史背景来分析,看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东汉刚建立时,光武帝刘秀实施了一项重大改革,即“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然而,光武帝的这一权力架构在实施时存在一个问题——它依赖于皇帝亲自处理日常政务大圣策略,以保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但在汉章帝去世后,东汉的继任皇帝普遍都是年幼的皇帝,无法亲自执掌政务。
展开剩余57%因此,当汉和帝登基时,太后代行皇权,成为了实际的掌权者。但由于太后的身份问题,尤其是她作为女性,必须依赖外戚家族和宫中宦官的帮助来管理政务。于是大圣策略,宦官和外戚这两个集团逐渐成为了权力的代理人。从此,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权力斗争成为东汉朝廷内的主线,这场争斗持续了几百年之久。
到了汉灵帝时期,宦官的权力几乎完全压倒了外戚,即所谓的“十常侍专权”。此时,宦官与皇帝之间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当何进死后,袁绍等外戚集团的代表人物对宦官展开大清洗时,实际上标志着东汉朝廷中的外朝大臣已经不再把皇权视为最重要的东西了。“十常侍”被清除的那一刻,也正是东汉皇帝失去实权的时刻。
从这段历史来看,“十常侍”在临死时对汉少帝所说的“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并非仅仅是为了自保,而是他们意识到,一旦他们去世,东汉皇帝将彻底失去权力,皇帝的命运也将变得更加艰难。果然,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汉少帝被废除,汉献帝最终沦为傀儡。宦官集团的覆灭,意味着东汉的皇权彻底旁落,局势愈加动荡不安。
发布于:天津市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